今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文件)正式发布。
其中明确提出:“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加强村镇规划,引导农民建设富有地方特点、民族特色、传统风貌的安全节能环保型住房。”自此,建材下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这是继去年中央和国务院推出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之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又一重大举措,无疑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拉动内需 经济效益掀起商业热潮
考虑到建材产品的产业连带作用和农民对于住房在改善生活水平中的首选要求,可以预计,建材下乡所激发出来的巨大的消费热情、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远远超过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的效应。
建材下乡将启动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有效地拉动内需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告,我国目前有农村居民7.2亿,农户约2.2亿户左右,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建新房、改造旧房正成为农村消费的一大亮点。
根据去年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的调查显示,2.2亿户农村居民中,约有1985万户有新建住房要求。根据现有新建住房要求农户的总量,按建材下乡拉动每个农户10万元消费计算,即使有5%的家庭进行住房的改、装、建,即可拉动近千亿元的消费,这将十分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调结构、促消费、防通胀”的战略要求,进一步克服金融危机的延续性影响,保障社会稳定发展。
惠农强农 利于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建材下乡带来的不仅仅是一般性内需和一般性消费的拉动,从长远发展来看,它将是根本改善我国亿万农民生活方式、生存质量、公共环境、卫生设施和加快缩小城乡差距新的政策启动点。
在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常务理事会特别扩大会议上,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孟国强指出,建材下乡将有效地推进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大大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其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目前,全世界平均城镇化率为49%,我国的城镇化率虽然每年以1%的速度在递增,但目前也仅为45.7%,城镇人口仅为6亿多。我国农村居民的普遍现状是温饱有余、富裕不足。建材下乡政策的实施,通过农村居民住宅质量、住房结构的改善,将大大加快城镇化速度的推进,农村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将大大改观,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惠农、强农,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社会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统筹城乡建设,带动小康社会全面发展。
政策保障 确保下乡产品物美价廉
目前,建材下乡具体实施方案尚未出炉,但该政策已成为人们竞相谈论的话题。有人认为建材下乡将会对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改善农民生活起到积极作用,但也有些业内人士认为该政策的实施可能会面临不少问题。
建材下乡政策一经提出,就有不少业内人士质疑,由于农民的消费水平确实有限,建材下乡是否会出现产品价格过高、超过农民购买能力或者下乡产品质量不过关、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另外,什么样的产品、品牌可以下乡?什么样的企业可以下乡?
对此,专家指出,建材下乡的关键在于制定出科学、合理并且能够得到政府部门、业内外专家、行业组织、市场和企业都认同的市场准入标准和准入条件。凡是达到标准和条件的产品和企业都应当支持,达不到的则坚决不能进入。还有专家建议,建材下乡或许可以采用品牌和经销商双重准入的制度,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产品和经销商进行考核准入,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劣质建材产品的下乡。而且,建材下乡的产品首先必须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有一定规模的、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其产品质量和环保性能必须有所保障。另外,根据之前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的政策可以预见,国家应该会对建材下乡产品进行补贴,产品价格应该会相对较低。虽然现在建材下乡的补贴方案尚未公布,但建材下乡的最终目的是要惠及农民,应该不会出现建材下乡产品价格过高,农民消费不起的情况。总之,建材下乡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民生的重大政策,我国农村居民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将进入一个划时代的改造提升期,随着农村住房改、装、建消费高潮的到来,农村经济也将迎来新的飞跃,这些都会给我国国民经济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建设报》2010年3月4日 记者林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