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1年,对于正奋力赶超进位、践行科学发展的汕头市广大干群来说,注定是多彩而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汕头经济特区迎来建立3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弘扬特区精神,抢抓发展机遇,掀起特区新一轮建设热潮,成为全市上下砥砺前行的重大使命;这一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把加快汕头经济特区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再一次上升为国家战略,汕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特区发展时代。
在日前召开的汕头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汕头市委书记李锋深刻指出,站在汕头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的新起点上,汕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大特区发展时期,历史再一次将汕头推向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汕头是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是汕头广大干群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将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勇于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努力闯出建设幸福汕头新路子。
建设幸福汕头,既是汕头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汕头经济特区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必然要求。记者在该市采访了解到,汕头市在2010年奋力实现省粤东会议“五年大变化”目标的基础上,在“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呈现新一轮持续快速发展态势。预计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1425亿元,同比增长13%,五年间年均增长12.2%;人均生产总值26300元,年均增长10.3%;来源于该市的财政收入216.07亿元,比增26.7%,年均增长22.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58亿元,比增17.8%(按可比口径比增25.1%),年均增长19.6%,经济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固定资产投资额420亿元,比增38.4%,年均增长19.2%,出现新一轮投资建设大热潮。进出口总额87亿美元,比增18.7%。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4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其中对台直航航线开通以来集装箱量年均增长35%,港口发展步入快车道。汕头在原来获得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等城市名片,“国家卫生城市”也再次通过复审确认。以建设幸福汕头为指引,汕头正以开放创新、锐意进取的全新姿态,信心百倍迈上践行科学发展、追求幸福的赶超之路。
建设幸福汕头,是该市因应大特区发展的新要求而推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谋幸福的执政理念、执政取向和执政目标,成为该市“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战略目标和核心任务。汕头市市长郑人豪介绍,按照“建设幸福汕头”的发展理念,汕头制定出台《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编制“幸福汕头”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和“十二五”民生发展规划,并纳入政绩考核体系。汕头将把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指挥棒,逐步加大民生投入,重点是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着力解决就业、教育、社会保障、住房、安全、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切以汕头的幸福发展为依归,建设幸福汕头的美好愿景凝聚了全市上下不甘落后赶超进位、求新求快求变的共识。对此,日前闭幕的中共汕头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给予了最有力的诠释,即是在建设幸福汕头过程中必须追求“好”、力争“快”、坚持“特”、突出“新”、立足“干”,重点是加大力度推进实施十大战略举措。
(一)大力推进体制机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立幸福汕头的战略性制度体系。以经济特区立法权为依托,以科学发展、民生需求为导向,汕头努力构建充分激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的体制机制,打造新时期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区。一是增强改革创新的系统配套性。制定实施汕头市“十二五”改革规划及配套政策措施。立足城市战略转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立足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立足民生福祉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立足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立足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增强改革创新的先行示范性。着手进行民生精神文化需求顶层设计研究和实践探索,制定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工作方案、群众生活类社团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切合汕头实际的公租房制度、加强宜居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新型医保模式改革方案、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方案、城乡困难群体生活补贴工作方案、加快外来务工人员有效融入汕头的工作方案、打击涉及食品安全案件的工作方案、为民办事问民意的试行办法、汕头市社会荣誉奖实施办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等,各项改革争取走在全省前列,为全国全省创造新经验。三是增强改革创新的科学实效性。认真总结推广濠江区行政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深化改革,努力在社会信用体系、市场法治化建设、制度防腐反腐以及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住房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制、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带动各项改革全面协调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