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靠近上海的苏州市,大和房建集团正在建设18栋商品房,这个项目共计902套公寓,是中国首个日式公寓住宅区。
吕莉花约200万元买了其中一套80平米的二居,她现住的房子是附近一套三居,有100多平米。吕莉一家四口人,按理说应该是住在三居比较宽敞,但这家人还是决定搬到价格不菲但狭小的日式公寓。
在中国销售的公寓一般是毛坯房。吕莉花4个月将三居装修了一番,但“住进去后就是不舒服”。房间在打开空调暖风后还是冷飕飕的。新买的二居到手时就已装修完毕,并装配着在中国很少见的设施,比如地采暖系统和智能清洁马桶等。
吕莉一家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属于不断扩大的中产阶层,其他的购房者也多是这个阶层。大和房建集团一位高管说,大家都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但其刚性需求也很大。公司希望在中国各地建设日式公寓。
去年,丸红公司在上海建设700套公寓的项目也已破土动工。三井不动产和住友商事也都在中国开发房地产。这些公司均力推“日式”概念。
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赵萍在解释日式公寓畅销的背后原因时认为:一则是因为日式之“漂亮”、“简洁”和“舒适”,二则是因为中国人追求生活品质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不断扩大的中国中产阶层,已开始吸收日本的文化生活。
在北京市一处建材市场一角,京都和室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毕万里向记者展示了其公司的拳头产品,是一款从未见过的和室。
按下遥控器的按钮,房间中央的一块榻榻米便向上隆起,转眼间变成了一间带固定脚炉的和室。中国人平日生活时一般使用桌椅,吃饭时还是习惯这种坐法。这种和室气息浓郁的房间,白天可以当作起居室,晚上则可作为卧室。毕经理认为,这一款式之所以受顾客欢迎,七分靠文化魅力,三分靠功能性。
随着生活水平接近日本,各种日式商品在中国普及开来。在“一伍一拾”的上海南站分店,货架上陈列着文具和厨房用品等约5000件商品,其价格多是10元或者15元,可谓中国式“百元店”(日元)。日均客流量在300至500位之间,其中大部分是三四十岁的女性。“其他商店没有卖的、用起来方便的商品”十分畅销,比如地毯清洁刷和洗衣网袋等。
在中国,大而华丽的商品备受青睐,不过环保和节约资源意识也在逐步觉醒。简约又环保的商品开始得到认可,接受日式设计的社会基础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