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租房是很普遍的一种行为,现在那些有钱的人,都宁可每月花两三万港元租房子,也不愿意去买大房子住的;而香港年轻人之中,想买房子的当然不少,但真正能买起房子人不多,想买大房子的年轻人更少。同是中国人,香港与内地人对于买房的态度真是大相径庭。 在内地,大部分年轻人都已经在讨论买房的问题。
在香港住久了会发现,很难说服一个香港年轻人“一步到位”地买下较大的房子。在他们的观念中,买房子就应该一步步来,先买小的,大约一室一厅或是两室一厅的,通常面积只是在40~50平方米,两个人住;等工作几年,升官有钱而且家里人口增加了,再卖掉原来的房子,买更大一些的,但也多是大的两室一厅,或是小的三室一厅。只有非常有钱了,而且是有一定闲钱的人,才可能去买较大的、接近100平方米的房子(在香港,不少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已经能进入豪宅级别)。
另外和内地不同的是,香港人普遍把买房子当作投资,即使是没有学习过任何财经知识的人也认为,买房子是可以出租养老的。这是因为香港人没有退休金或养老金,退休时凭工作年限一次性从原公司拿走一笔钱,今后就靠这笔钱度日了。那些没有大公司背景的港人,需要退休之后再打工——这时如果有一两套房子出租就可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了。
房子之所以可以养老,当然还是由于香港租金普遍较高,虽然其回报不如股市或是其他投资品种,但是对于那些不懂股市投资,或是希望分散风险的人来说,这些租金回报还是相当可观的。
造成香港人上述观念还有一个原因是:香港投资市场产品丰富,大部分香港人更愿意在年轻时把钱投入投资领域如股市、黄金、外汇等市场生钱;等老了再考虑用房子来养自己。
大体来说,真正想买一套房子后一辈子住在里面的香港人比较少。这其一是香港的房价的确是变幻莫测,忽高忽低,更像是一个投资产品市场,而不是“不动产”。我就认识一投行人士,原来不想卖房的,但在2007年的时候,房价从当年300万涨到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近500万的地步了,就赶紧卖掉了,然后在2008年的金融海啸之后,又买了一套500万左右的——当时的500万可是远远高于2007年的500万的房子质量哦!
造成住在香港的人并不一定想一辈子守住一套房的另一个原因是,香港的房子质量实在太差。笔者在香港看过的房子不下百套,但没有一套是“零缺点”的:最大的问题是小,大部分现代的香港公寓楼,其主卧只能容得下一张1.5米的双人床,放1.8米宽的双人床根本挤不下;小卧室就别提了,连双人床都挤不进去(这下大家知道为什么香港的街道这么挤了吧?人在家里根本没法呆)。
如果要拥有几个像内地那么大的房子,那么大的面积,那么只能在离岛或是偏远地区了,要么就是在比较吵的交通线上,比如在高架桥旁边;再不行就得找旧楼了。
况且也不是人人都习惯豪宅的生活。不久前参观了一位住在中环半山的朋友的房子,朋友单位提供的住房,那海景,那房间面积和高档物业真是没得说。中环的交通也很方便,但是朋友经常苦着脸说,住在这个地方必须有车,否则每天下山就相当于跑了1000米,而他的收入不够买车养车的(香港停车位一个月要4000港元以上);而且买菜极其麻烦,去最近的菜市场仅仅走路来回也要1小时——呵呵,这就是香港富人的生活,要一样不会有两样。对于习惯那种方便居家生活的朋友来说,这种港式的富人区还不如一个低层的唐楼来得实在,年轻时租着住还行,但是要长期作为家居生活的社区,恐怕并不符合人的正常生活习惯。
说到底,如果香港人要买房子,心里的算盘会打得很响,最主要要考虑的是房子的按揭是否抵得上房租,以及这个房子是否具备强劲的升值潜力,一些买得起房子的香港人宁可租房子,只要租金比按揭中的利息部分要低,仍然是划算的。他们认为,总能等到房价下跌的时候,到时出手买便宜货。从过去20年的经历来看,几乎每5至10年便有一次这样的机会出现。
港人的上述考虑好像跟目前内地的年轻人有点不太一样。老实说,如果在内地,即使能找到租金很便宜的房子,一些年轻人也可能会被“逼”着去买一套房,而且可能是大房子。一是因为“一步到位”已经深入人心,二是觉得房子以后买会更亏,因为房价会涨得更离谱——当今中国的大部分年轻人,应该是没有经历过像香港1997年或是2003年那样的房地产暴跌的,心里根本不会有房价暴跌的神经;老实说,笔者本人也缺乏这种想象力;三是在当今的内地,到了一定年龄,似乎没有房子会被视为一种不成功的失落者,尽管大家知道,这种想法有点市侩,但是从社会的种种报道以及笔者身边的朋友经历来看,这种观念不在少数,尤其在上海地区,那些没有房的外来男,几乎不可能找到心仪的本地女孩。
随着内地房价的高企,未来内地可能也会出现类似香港人的这种想法,觉得租房住也是不错的选择,甚至愿意一辈子租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