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翻地覆,人间变换;60年间,沧海桑田。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迅猛发展,中国的陶瓷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建筑卫生陶瓷,无论从产量、产能包括品质,都可以骄傲地说(中国)NO.1!
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在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追忆我们陶瓷行业前辈的创业事迹,正是他们,在每一个重大的历史转型时期,使我们的陶瓷产业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半手工业到全自动化生产,从靠引进设备到技术装备的全面国产化,从制造基地到品牌化高度。正是这样在风雨中一步步走来,才有当今中国陶瓷业在世界中的地位。
然而,在每一个历史节点的关键时刻,总有一些人推动我们的陶瓷产业走向一个新的高度,比如李兆峰、周棣华、卢敦穆、卢奇、蔡宪昌、王惠文……,正是这样的一群人,托起了中国陶瓷行业的脊梁。我们不会忘记,第一条引进意大利全自动生产线生产彩釉砖的历史场景;我们不会忘记,佛陶集团将佛山陶瓷乃至广东陶瓷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的历史光辉;我们更不会忘记陶瓷技术装备完全国产化,从而彻底打破洋人技术垄断的民族骄傲。虽然多少年过去了,一些昔日的英雄已淡出了行业的舞台,甚至一些人因创业失败而风光不再,更有个别人可能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上,他们将永远有自己厚重的一页。
在当今这个商业发达的社会里,很多人和事,人们早已习惯了遗忘和人走茶凉,也往往成为职场上的潜规则,但这些陶业前辈的历史功迹是无法回避和抹杀的,藉此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特推出“60年60人”专题报道,以此来梳理在与共和国一起成长过程中我们陶瓷产业的发展脉络,同时也追忆陶业前辈的光辉业绩。
鲁迅先生说得好:忘记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陶瓷人正是踏在前辈的肩上,去把“中国制造”打造成“中国智造”,而且陶业历史轨迹中的某些东西,至今看来,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思索、去借鉴,特别是在当今陶瓷产业由传统制造向清洁生产转型的历史关口,我们除了要以前瞻的眼光向前看外,还应该回过头来,看一看身后的足迹,这样也许无不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