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市场的判断,购房者很容易受到“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因素影响,这在过去可以说指导着很多人的买房决策,大多数也都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但如今这条原则还能屡试不爽吗?
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下,房地产调控思路发生改变,市场稳定成为主旋律,这对购房者的影响是很大的,再也没有普涨普跌的市场,购房者买房就需要更专业的知识,因为闭着眼买房就能赚的时代已不在。
11月15日,70城房价数据公布。
数据显示,10月份,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持平。其中,北京和上海环比分别上涨0.6%和0.1%,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3%和0.2%。但是,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0.4%,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环比分别下降0.5%、0.4%、0.6%和0.2%。
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全都降了。
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2%;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房价格和二手房价格环比均下降0.3%,降幅比上月均扩大0.1个百分点。
二三线城市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市场都下降了,而且降幅有所扩大。四线城市就不用说了,参考的意义不大,但想必大家也大概知道什么趋势。
综合来看,10月新房价格上涨城市数量由9月的27个进一步缩减至13个,8月的时候是46个,下跌城市数量则由36个升至52个,8月时候为20个。
10月二手房价格上涨城市数量仅有4个,9月和8月分别为17个和27个,而下跌城市数量则增至64个,9月和8月分别为52个和34个。70城中,接近四分之三的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跌,超过九成的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
由此可见,房地产市场下行的趋势还是很明显的。
在“买涨不买跌”心理因素影响下,购房者信心也显得有所不足。但最近国家释放的信号又很明显是积极的影响。那么作为购房者又该如何理解当前房价下行以及买房抉择呢?
国家层面,自9月底以来,央行多次发声,针对房地产金融政策表态,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房价上涨过快城市,房价回稳后,房贷供需关系也将回归正常”。
11月12日,央行等都再次提到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刚需等自住型购房者或将迎来利好时代。那是不是意味着政策调整到头了?适合出手买房了吗?
在“房住不炒”总基调下,坚持楼市调控“稳”字当头,稳定市场预期、规范市场秩序,这是当前及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大趋势大方向。而国家也在引导将自住购房者推向市场的前面,也必然会在政策上加以扶持。相信,部分城市房贷利率、放款周期等信贷端政策会有所改善,实际上已经有所表现。
房子回归居住属性,刚需改善人群站到市场中间,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市场的选择,临近年底,房企或许在政策宽松利好下有所缓解,但整体压力难以改变,市场依然会持续紧张,那么开发商便会为了业绩大搞活动,让利购房者。
作为购房者,摒弃炒房心态,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买房人,或许从时间节点上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时机。但在城市的选择上,还需要做大量功课。
现在全国房价都在下跌,那是不是就不能买房了呢?三四线城市很多都是没有人口流入和产业资源支撑的,这样的城市不管当前房价如何,都不要有太多的期待,更多是被炒房者炒起来的。
如果是一二线城市,那么可以说,一线城市基本上问题不大,热点的二线城市也还有机会。作为购房者应该清楚,一线城市不同于三四线城市,尽管市场也降温了,但这种降温不一样,并不是没有需求。房价在寻找一个稳定的平衡点,需求是有的,降温只是在强烈的调控重压下的正常反应。
要知道房地产是特殊的商品,无论是否自住,你买的房子也不仅仅是房子,房地产最需要的就是人,一二线城市为什么不缺人?因为有稀缺资源。一线城市稀缺的不是房子,是附加在特定房子上的特殊资源。
这种利好早就无须再多言,反而可以说,这些城市的房价在靠政策来努力抑制,防止过快上涨。我想说的是,大家要理性客观面对高房价,既要正确认识到高房价的长期性,也要从高房价压力下寻找自己的出路。
从上边的数据中也能看出,一线城市的房价抗跌性比起三四线城市来要强得多。对于三四线城市的现状及未来,其实经济日报早就有定论。
经济日报在回应“限跌”政策时表示,“出台限跌措施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的体现。一段时间以来,在不少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同时,一些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却因住房供应量过大,房价出现较强下行冲动。更为直接的原因则是房企回笼资金压力加大,希望通过打折促销尽快回款。”
可怕的不是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更可怕的是,出台限跌措施的城市依然无法遏制房价下行的趋势。越是这样,反而买房时越要小心,而一二线城市,则相对安全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