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王朝的帝都维也纳,在太平岁月中度过了几百年时光,进入19世纪中叶,迎来她的黄金时代。那不是一个激情澎湃、波澜壮阔的世纪,不是一个天翻地覆、变幻无常的时代,尽管英国工业革命的浪潮扩展到整个欧洲大地,铁路网络延伸至郊野乡村,科技的发明层出不穷改善了民众的生活质量,医学上取得巨大进步延长了人类的寿命。那是一个阶层分明、井然有序的世界,维也纳仍保持着悠闲安逸的生活节奏,从容不迫的发展步伐。暴力革命、饥馑灾荒以及战争侵略都不曾发生,皇帝仍在,宪政在施行,皇室贵族没有因暴力革命而脑袋搬家,选举权在不断扩大,到1884年5盾纳税人也获得了选举权,无产者的生活与福利在慢慢得到改善和保证。一切都预示着更进步、更光明、更美好的未来。
与他们的德国邻居相反,维也纳人奉行“享乐主义至上”。维也纳人没有什么政治上的狂热,也没有太多的进取心,享受安宁和太平,过上好生活就是维也纳人的全部生活宗旨。哈布斯堡王朝早就放弃了武力征服,以通过欧洲王室间的联姻扩大疆域、巩固地盘、消除纷争,王室的准则是“让别人去发动战争吧,而你,快乐的维也纳,尽享昌盛”。维也纳人珍视和平,认为和平稳定才是一切美好生活的保障,财产不会被无端端共/产剥夺,民众不会为了帝国野心而上战场送命,以硬通金币流通的奥地利克朗不会一夜之间贬值成一地鸡毛,国民财富在发展中稳步积累,房产田产可以传给子孙后代,工人有了标准工资和医疗储蓄金,自由资产阶级的队伍在迅速壮大。
由于哈布斯堡帝国疆域辽阔,200万人口的维也纳是多民族聚集的国际大都会,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匈牙利人、比利时人、捷克人、波兰人在维也纳和平共处,欧洲各民族文化在那里交汇融合,这自由的都市具有高度的包容性,意大利的歌剧、法兰西的文学、德意志的哲学、比利时的诗歌,英国的绘画,波西米亚的文化等等在维也纳的大熔炉里兼收并蓄,形成独特的维也纳文化。宽容友好的都市环境吸引欧洲的犹太人向维也纳聚集,依仗他们天赋的商业才能,犹太家族渐渐发财致富、几万非常富有的犹太人是维也纳资产阶级的中坚力量。富裕起来的犹太人积极投身于维也纳文化艺术领域,出钱出力肩负起资助文化艺术的重担,回报了他们视为家园并深深钟爱的维也纳。
19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的维也纳是个阶层分明但相处融洽的城市。维也纳被分成二十多个区,通过环行大道蛛网般向外扩散。内城最里圈是皇家的宫殿城堡,第二圈是奥地利、波兰、捷克、匈牙利的大公府邸,第三圈是次一级的贵族和外交使团宅邸,再外面是由高级官吏、名门世家、大企业家组成的上流社会,在内城与外城相隔的环城大道上居住着富有的犹太中产阶级,外城居住着小手工业者、小市民,最外圈是无产者。凭借着法律的保障,道德的维系,安分守己的生活态度,容忍妥协的古老智慧,各阶层都能按部就班地和睦相处,而在追求音乐艺术、美好生活上维也纳人是平等的。
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建于1807年,是世界级的重要博物馆之一,2000万件物品受到科学保护。博物馆的主体建筑是一个装饰华丽的宫殿,该馆著名的展品,包括25000年历史维纶多尔夫的维纳斯,梁龙的的骨架,以及2亿年前灭绝的动植物标本,有39个展厅同时展出。
维也纳中央公墓,它设立于1874年,是维也纳现存的最大墓地。它有约330,000个墓穴,在过去的百余年中埋葬了诸多知名人士,尤其是古典音乐艺术家。如莫扎特、舒伯特、贝多芬、勃拉姆斯、海顿、施特劳斯父子、勋伯格等等。
维也纳中央公墓,占地2.4平方公里,有33万座穴位,是维也纳最大的公墓,是除巴黎拉雪兹公墓之外的欧洲第二大公墓。在那里得享尊荣的不是王公贵族,而是音乐家、文学家、科学家、建筑师、画家这些真正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者。
维也纳市政厅,建于1872-1883年,是一座在维也纳比较少见的哥特建筑。
维也纳城堡剧院,建于1888年。维也纳号称音乐与戏剧的圣殿,其剧院分布在维也纳各地,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城堡剧院。城堡剧院的德语是德语地区最标准的,有许多世界级的演员在此担任客籍演出,而能够晋身于城堡剧院演出,就是对其艺术表现最高的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