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这句话,原本是苏轼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巧妙地道出了宋代美学的核心——既有外在的朴素简约,又蕴藏着深厚的内涵。
宋式美学空间,就像是那幅看似简单的水墨画,乍看之下没有太多的色彩冲击力,但细细品味,却能发现其中的丰富与深邃。
外枯
“外枯”,乍一听,似乎有些沉闷,但其实它形容的正是宋式美学空间那种简洁而不失内涵的外观。这里的“枯”并不是单纯的贫乏,而是通过简约的形式展现出一种质朴的美。
从外观来看,宋式空间设计的形式往往简洁有力,讲究的是极简的线条与轮廓。
没有过多的装饰,家具和装饰品通常会选择低调、质朴的材料,像是原木、竹子、陶瓷等自然元素,最大限度地展现自然的纹理与肌理感。
这种形式上的“简约”,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而这一切的背后,实际上是源自宋代人对简洁生活的追求和对内在精神世界的专注。
“外枯”并不仅仅是指形式上的简单,还涉及色彩的运用。宋代美学空间的色彩,并不会选择过于鲜艳或复杂的颜色,而是倾向于柔和、素净的自然色调。
白色、米色、灰色、青色等淡雅色系相互搭配,呈现出一种宁静、沉稳的氛围。
这样的色彩搭配,给人一种低调的奢华感,不张扬却极具品位。
中膏
“中膏”指的正是宋式美学空间的内在厚度。
看似简单的设计背后,隐藏的是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哲学思考。正如陶渊明的诗歌,它外表质朴,内心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境与哲理。
在宋式空间中,这种文化内涵不仅仅体现在装饰的选择上,还表现在空间布局、家具的雕刻、壁画的选择等方面。
每一件看似简单的物件,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如,一幅宋代的山水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自然、哲学和人文精神的象征。
这种美,是内在的,是深刻的,是通过长时间的沉淀才能显现出来的。
似淡
宋式美学空间的“似淡”,实际上是一种视觉上的平和感。
与现代许多设计风格的视觉冲击不同,宋式空间的第一眼感觉往往是简朴的,没有过多的装饰与花哨的设计,反而给人一种宁静、自然的感受。
这种“似淡”不仅体现在视觉上,还贯穿了整个空间的情感表达。宋代人讲究内敛与含蓄,空间中的每一处设计、每一件物品,都没有过多的表现力,但它们在细节中展现出极致的精致与美好。
例如,简约的窗棂、低矮的书桌、柔和的灯光,甚至一盆简单的盆栽,都是对生活的尊重与对自然的敬畏。
实美
说到“实美”,它不仅仅指外在的美,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审美价值。这种价值,是宋式美学空间的核心,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理解与追求,也反映了“和”字的文化思想。
正因为这种内在的美,这种内敛、深沉、悠远的审美价值,才使得宋式美学的空间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久弥新。
“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这一句,完美地概括了宋代美学空间的精髓。宋代美学,不浮躁、不张扬,正如宋代人的生活态度,低调却不失品位,简洁却极具深度。